幸存的高桥镇田阳村宝善堂
田阳是鄞州高桥镇的一个自然村,离镇政府不到三里地。上个月当我走进田阳,却是满目苍痍,原来村子已于2011年拆迁。个别屋子尚在,新的项目没有开发,整个村子成了一片废弃的遗址。看着满地的瓦砾与没膝的青草,我深感抹去一段历史是如此容易。
搬迁前的田阳有八十余户人家,主姓章,在1949年之前,没有一户杂姓。眼前村子的总体格局还能分辨,弄堂,墙门,屋前的小河,埠头的石阶半浸在河水里。
之前的田阳有七十二条暗弄堂;村前的河村人称为“三江口”,分别通向不同方向的白鹤、高桥、岐阳三地。
村子最重要的建筑,田阳堂檐,有幸保存着。宁波人俗称的“堂檐”,规模比祠堂小,其功能相当于祠堂,大抵是氏族某房议事、存放神位、祭祀、办红白事的场所。
田阳堂檐有个名称,曰宝善堂。
宝善堂建在村子朝南河边,独立的一幢建筑,其规模远比一般的堂檐来得壮观,共有四进,主楼足有三层楼那么高,第一进建筑连同大门毁于1958年的火灾,现存三进房子保存基本完整。89岁的田阳村人章鸿盛老人说,宝善堂起码200年历史了,有祀田三十亩。他小时,每逢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是宝善堂祭拜祖宗的日子,这八天里堂内灯火辉煌,四壁挂满祖先画像,凡来拜祭的村人无论男女,都可分到一袋吉饼。而在高桥村的有谷堂(章氏宗祠),只有男人才能分到饼。
堂内本来悬挂着好多匾牌,上写“贞洁”、“节孝”等大字。原大门两旁边有石鼓,正门口竖着旗杆。堂前竖旗杆,说明族中有人考取功名,以此光宗耀祖。因时间久远,村人并不清楚是那个祖上曾出人头地。
走进堂檐,沧桑感迎面而来,被时光磨损的柱子,门坎,损坏的格子窗。最吸引人的是后大厅两壁上贴着的捷报(共约二十张),田阳的内涵尽在此了!村人把捷报称为“报单”,族人考取功名,或受朝庭表彰,官方就会派专人送来报单报喜。
年代太久的关系,墙壁上的报单大多漫漶不清。我特地借了梯子爬上去,能完整辨认清楚的报单一张都没,仅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大概的内容。报单约可分为三类,一是对贞洁妇女的旌表,这一类占一半以上;二是朝廷的养老优待,如章备潮获“钦赐准予一丁侍养”;三是功名的取得,如:“贵府相公章名备溶,钦恩贡监奉户部大堂咨送礼部国学注册肄业,南北乡试”,章备溶成为户礼两部注册的贡生,的确堂檐前可以竖功名杆了。查章氏宗谱,备溶为东信四房十六世,其子功槐出生于道光二十五年,因此这张是属清晚时期的报单。再看其他报单上的名字,多为十五世道字辈与十六世备字辈,由此可以认定宝善堂报单的年代以清代晚期为主。我认真寻找报单上有无章]的名字,惜没找到。状元及第之前,章]先后是道光年间的优贡、举人。据陪同我的田阳老农民章正祥告知,十年前,他曾带福建浦城章氏研究会的人员,在宝善堂辩认报单,他们说在报单上找到过章]的名字。章正祥指给我看东壁上的一张报单,指出他们就是那一张上面找到章]名字的。我发现这张报单比其他大一些,略呈红色,但我在上面看到是“道福”的名字,还写着“钦恩贡监奉户部……”。
据《高桥章氏宗谱》,高桥章氏源自福建浦城,唐代刺史章及为一世,二世祖为太傅章仔钧,仔钧生十五子,其第十子章仁肇之后章基从浦城迁象山,数代后其中一支章伯由象山迁鄞县,元代至正年间,章伯后人义一从旧宅徙高桥东,义一遂为高桥章氏太祖公,现已传宗二十三世。高桥章氏实为仁肇一派。
田阳章,为高桥章氏本支,是明代从高桥自然村迁到田阳的,始迁祖为出生于明景泰四年的章原钊。
章]书法
高桥章氏称得上四明望族,在明代尤其显赫,有“一门十二贵,二举五进士”之誉。
状元章]的名字,在高桥章氏宗谱中查不到。续修高桥章氏宗谱编委章名训先生告诉我,在宗谱中不但找不到章]的名讳,他的世系更是无从所知。
实则,章]的身世,在民国八年的《章氏会谱》之中有记载:“状元公名世],榜名],字酡芝,号采南,浦城及公第三十九世裔孙”,同谱中《上虞雁埠新昌班竹暨鄞县章氏世系图》载入的世系为:及-修-仔钧-仁嵩-文竦,及至学化,学化为章及第三十四世孙、班竹章氏迁鄞始祖,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章]即是学化之后,他在班竹章氏为第二十三世孙,排行“世”字辈。据百度百科介绍,他中状元后,虽然生在鄞县,却不忘祖宗,特地赶到班竹承德堂,祭奠列祖列宗。
班竹章氏属章仔钧第四子仁嵩一派,与高桥章氏同宗而别派。
咸丰六年,章]作《宁郡章氏续修房谱序》,对本族家谱这样叙述: “皇帝御极之六栽冬十一月,我章氏房谱将告成。]官京师,奉父寓书,命撰序……道光辛卯,重修宗谱,自新昌班竹迁宁之派汇为一帙,寄诸班竹合纂之,则伯父暨父任其事。时]读书家塾,父命之曰:吾族自明溢公修会谱,迄今数百年无继之者,及此能再修之,是吾志也……”,篇末自置“及公第三十九世裔孙]拜撰”。
章]被认为与田阳有关,也可能缘于以下传说:杨古城先生在其《宁海状元峰下探状元》一文中称:“按《宗谱》记载,鄞县章]与石舌章都是同祖,原籍福建,章]先祖一支在宋代自三门迁明州马浦、田阳(今鄞州高桥镇),明代时一支又迁入宁波城内西河街白衣巷口,考中状元后授翰林修撰……”。章儒祥先生在《新昌章氏源流初探》一文中则称:“章]的先祖学化公,自幼贫寒,生下不满一月,父母双亡。由祖母抚养,年少在儒岙镇的官林学习武术,后来浙鄞县谋生,事鄞县衙捕快。其后遂定居田阳(今鄞州高桥镇)子孙繁衍不息。”
上述都提到章]祖上定居过田阳。但在高桥章氏宗谱及新昌班竹章氏谱中,均查不到章学化迁居田阳的记录;对于宋代就从三门迁到田阳之说更觉不靠谱,不知从何本宗谱所出?总之,迁居田阳的说法待考。
这也就是我为何希望能在田阳宝善堂报单上寻到章]名字的原因。
无论章]一支的祖上有否到过田阳,小小之田阳一村,自明代中叶章原钊搬迁以来,胼手胝足,创家立业,数百年间家族世系蕃衍,更何况理家尽孝,耕读治生,为高桥章氏一脉的民风与文化传承,添上了光彩的一笔。那天夕阳西下,当我踯躅于田阳的废墟,很感慨这就是成千上百个被拆迁古村的缩影。现唯一的心愿,即希望当地能把宝善堂当作宝贝那样看护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