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5
1057年(宋嘉祐二年),建安(今福建浦城)人章衡,举进士第一,官至宝文阁侍制,卒赐葬杭州龙井山。子章允文,荫授杭州通判,游历富春江,因羡富阳常绿之山水,辞官领族人迁居黄弹(常绿一小地名),为常绿章氏第一世祖。允文以下,历十六代传至章金,择两溪(南溪、北溪)交汇处的荒滩地而居,即大章村。住房高度密集,南北二溪环村而过,人口达到四千多人,是富阳人口最密集的村庄,并为第二大村,居民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为章姓,是全国章姓人口最集中的几个村庄之一,大章村是常绿镇政府所在地,全镇章姓户籍人口达到一万二千以上,四周分布有七十多个自然村。章氏定居大章村后,闻人代出,蔚为富阳望族。明嘉靖举人章楷,官至东昌府同知、南京刑部郎中;万历举人章应诏,出任平江县主簿、兴山县知县;1652年(清顺治九年),得中武科进士,官漕标右营游击,三年后其弟章纯,又中武科举人。清康熙初年,章钦文历官山西潞安、江南凤阳知府、湖北粮道、......
一、千年古村南昌市东南向约三十里处,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古道,在这里蜿蜒绕过潺潺向北,注入鄱阳湖。河堤闸口,分岔里港、外港两条水渠,宛如两条蛟龙,摇首摆尾,横穿西南而去,灌溉滋润十里田畴。放眼望去,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绿树成荫,一个千年古村,一个留住了乡愁的古村——南昌钱溪章家!瓜果满园,鱼跃虾跳,风吹稻香,远近闻名。自南宋末年钱溪章姓始祖和公由抚州临川迁居于此,已八百余年,如今,村内外章姓达五千余人。是的,这个村庄,没有其他杂姓,大家都姓章!二、一个传说我小时候时,常听村里大人讲的一个传说故事:很多年以前,南昌钱溪始祖章和公,从抚州临川出发,乘船沿着抚河水流而下,前往南昌府,参加科考。船行至一个叫乌龙潭的地方,水流湍急,来了个大拐弯,一股浪花,把船掀得左右颠簸,加上舟船劳顿,和公与船夫一商议,决定停船靠岸。一打听,这里离南昌还有三十多里,堤垱下面的这个村庄叫钱溪。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坡地,一......
秦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章平,章邯之弟,秦朝将领之一。陈章要儿(506年—570年),吴兴乌程(今属浙江)人,散骑常侍章景明之女,陈武帝陈霸先的皇后。章大宝(?—585),南朝陈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丰州刺史。章华,字仲宗,陈朝吴兴人。章华官至大市令。章昭达(517年—571年),字伯通,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南北朝时期南陈名将。唐章成缅:生于唐玄宗开元廿六年(738),唐江南东道吴兴郡於潜县长乐乡杉村(后更名乌窠即今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朝阳村)人。生性至孝,贫而力学,博贯经史。章八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虞贤,桐庐县常乐乡章邑里(今横村镇)人。章八元少时喜作诗,偶然在邮亭(旅馆)题诗数行,严维见后甚感惊奇,收为弟子。数年间,诗赋精绝,人称“章才子”。章孝标(791—873年),字道正,......
芙蓉镇大周山村,建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峡,村落刚好在山峡之中,是浙江乐清市海拔最高的一个行政村大周山村大周山位于雁湖山区,大周山村(又可写作大舟山村),建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峡,村落刚好在山峡之中,四周都是山,是乐清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古老建筑古村落,似一本极静极静的书,也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融入其中。倘佯于这样的一个,被古建筑包围的小巷里,空气中仿佛蕴含着,独特的情感指向,似乎能洞悉,人生的坎坷与悲欢。村中有一祠堂,是历史建筑,该村祠堂取名余章宗祠,余章两姓共祀一个祠堂,两姓祠堂,在中国实属罕见。为何有余章两姓,原是南閣章(伦)氏后人去世后,遗孀带着儿子,肚子里还怀了一个遗腹子,嫁给了大周山的余姓始祖(此余氏是迁自芙蓉镇西塍村),后还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大周山村二世祖分成三房,长房章姓所生,余姓养大,为感恩,自称余章氏。在......
章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0位。章姓一般出自于姜姓、妊姓,也因他姓而改姓、因他族而改姓。章还有一个含义,大家都说是立早章,严格来说应该是音十章,古代十音为一章。本文提供全国章氏字辈以供读者查阅。浙江省浙江绍兴章氏字辈:“韅郡黑肩震适昭粉冒赘匡孝伯启子杰骜弟历愍平直宜竦赣弇容成琦开永年谨愠轗施伊华教松樵岩道盖法尚昭达乔亮功熠忠彦季裴端蒙及)修仔钧”。浙江平阳章氏字辈:“及修仔钧仁坦文质义诰用晦桌坚……朝德……镇阳维元”。浙江乐清章氏字辈:“及修仔钧仁政文贲务显钏宪旻泗高彦辅邦礼应龙傅严自强”。浙江新昌章氏字辈:“仁徹文炎佺愈惇援意沖木”。江西省江西南昌章氏字辈:“弘邦兴泰译运嗣昌”。江西婺源章氏字辈:“起元光益炽衍庆兆兴祥积善承先训循良德泽长”。江西吉安章氏字辈:“文福庆才受民善良孝乡宗应世守治大道启元光义礼传儒范清廉重典常英贤珠玉聚俊彦桂兰芳廷献辉彝鼎家修镇纪纲词华瑧富丽交泰乐安康平格徵多......
窃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纪朝代之源流,国运之兴衰,政教之得失,与夫典制文物,礼乐经财,使后人一览,可以上溯五千年先祖之因革损益,如在目前,如指诸掌,足为后世法戒。家谱亦然,以纪世之源流,宗族之兴衰,家风之良否,与夫遗规族教,宗派祠祀,使后人一览,可以避免上溯吾祖宗之所由来,并知夫今日子孙之发皇未艾者,皆先人之积德累功,贻谋燕翼有以致之。由是观之,谱之修,是为效法前人,警励来者之承先启后工作,其可缓哉?考吾族之繁氏授姓,出自五帝之颛顼氏。氏之孙重黎为祝融,职司火正。自是由茹毛饮血而进入火食,文明以启,迄今是赖。其丰功伟绩,岁末大禹未足比其烈。宜乎后裔昌隆,授姓罗氏,开族于豫章。自时厥后,瓜瓞绵绵,子孙番衍,遂分支于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黄堂大安屯方角都,是为吾族迁粤始祖。历代名人硕士,增光史册者,颇不乏人,祗以代远年湮,世系莫考。至近世十一代祖俊德公以前,广东原籍,有谱可稽。今从俊德公之四......
李绅镇守扬州时,于宴集上,以“春雪”命题赋诗。章孝标下笔立就:“六出飞花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满座皆惊服。元和十四年(819年)中进士,由长安南归,先寄友人一书,其中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踌躇满志之状跃然纸上。适为李绅所见,作诗批评:“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大惭拜谢赐教。太和年间曾为山南道从事,试大理寺评事,终秘书省正字。有诗集一卷。韦庄编的《又玄集》录其《归海上旧居》、《长安春日》两首,称其深得诗律之精义。登元和中进士为山南道从事试大理寺评事改秘书正字初下第流辈都为诗以剌主司。公作海燕诗,独存忠厚,侍郎庾承宣展转吟讽卒以受知李绅镇扬州,请公赋春雪诗,命题于台盘上,索笔一挥,深得风雅之旨,无题一篇,张为取为主客图,时人为之语曰:前有八元,后为孝标。...
随父迁移乾隆三年(1738年),章学诚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父亲章镳勤于治学,循循善诱。章学诚幼时多病,资质鲁钝,记忆力尤差,每日诵读仅仅百余字,就又得病中止学业。年仅十四岁就已经娶妻,四书的学习还没有完成。章镳于乾隆七年(1742年)中进士,乾隆十六年(1751年)受任湖北应城知县。十四岁的章学诚也随父母去应城。这时,他童心未歇,尽管父亲为他延请擅长举业的塾师,可他不肯习作应举之文,而喜欢泛览群书,兴趣趋近于史学。他曾试图取材于《左传》、《国语》等书,改编为纪传体史书,名曰《东周书》,经营了三年之久,被馆师阻止而作罢。当时他自命有治史学的才能,大言不逊。然而,当时他的史学基本功很差,“于文字承用转辞助语,犹未尝一得当也”。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章镳因故罢官,此后十余年辗转于湖北应城和天门(今湖北天门县)两县书院主讲,贫穷不能归乡,寄希望其子章学诚能够争取功名,而学诚年......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孔子,修养,子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
汉章帝刘炟(56—88),明帝第五子,永平三年(公元60年)立为皇太子,年方四岁。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明帝病逝后,章帝即位,时年十九岁。即位第二年建年号为建初(76年一84年七月),后来又改元元和(84年八月—87年七月)、章和(87年八月—88年),在位十三年。明、章二帝统治时代是东汉皇朝臻于富强的极盛时期。他们所奉行的各项政策,对于东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可以说他们都是东汉时代继光武帝之后有作为的封建皇帝。历代史学家都对他们予以肯定,然而肯定的角度则有所不同。大抵明帝以严明著称,章帝则以宽厚著称。范晔《后汉书》论曰:“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事从宽厚。”薛莹《汉纪》也说:章帝“除苛法,蠲禁铜,抑有仁贤之风矣!”范、薛二家只见明帝持法过严之弊,而未见章帝持法过宽之失。袁山松《后汉书》则说:“孝章......
都说时势造英雄,自打唐朝灭亡之后,天下动荡,群雄并起,期间涌现出了不少的英雄豪杰,就有这么一个人,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享年六十一岁,此人就是王彦章。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王彦章祖籍郓州寿张县,祖父王...
章邯是秦国的最后一名大将,当秦末的农民起义为秦国的末日奏响挽歌的时候,章邯作为秦国的一名将军,他能够做的就是维护秦国最后的尊严,即使秦国有百般的不好,也阻止不了章邯对秦国的热爱。 章邯是一个在历史上不是特别被重视的一员大将,没有太多史书对其进行吹捧,因为他本身就不是特别出色的将领,换句话就是他在军事上绝非天才,不过他的确是个人才,会的比较多不仅仅只...
章姓是长河望族,人口大姓,有1127人,排列第11位。主要分播在长二(442人)、山一(294人)、江二(133人)等。章姓多为聚族而居,长二有“章家里”、江二有“小章家”、山一有“章苏”等地名,在那里章姓连邻,出于同宗同脉,而其他村落章姓人口不多,其中不少是现当代从外地迁入。据史书记载,章姓出自姜姓,相传是炎帝的后代。炎帝的后代中有位姜子牙,他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受到分封,他的后代有一支被封在鄣地,并建立了鄣国。鄣国后来被齐国所灭,鄣国子民便去邑旁而留“章”,以国为姓,沿用章姓。另一说是:黄帝把12个姓赐给他12个出色的儿子,其中有一个姓“任”。任姓后来十分昌盛,分成10支,其中有一支在“章”,他们便以地名为姓,将“任”姓改为“章”。据新编《长河镇志》稿和滨江长河《蓝田章氏宗谱》记载,长河章氏,祖籍福建浦城。浦城章氏十世孙允文公授杭州通判,后辞官定居富阳,子孙先后迁居诸暨、绍兴、萧山。明正......
分布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安溪章姓共3217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42位。其中,蓝田乡最多,感德次之。谱牒与昭穆1.蓝田华章《章氏族谱》修编情况不详。昭穆:字行:士进登科第,家齐国治平。孝廉本敦厚,忠义永传芳。祥云庆昌盛,瑞霞长辉映。名行:宜尔思建成,秉文耀宗志。才高学应博,身正心真诚,聪明生睿智,仁慈立善良。2.《清溪洪佑章氏族谱》修纂情况不详。昭穆:自六世起讳行:克君文子世,朝孟仲季兴,秀士开宏远,道德耀绵长。抡元夸泰代,丕衍庆昌隆。永承多福瑞,鸿声定孔扬。自十一世起字行:宜乃大华先,侯伯支贤圣,惟存一念天。若能敦孝悌,发祖尚基前。边成诗礼家,昭明宗德绵。宗祠1.花树兜章氏祖宇位于感德镇洪佑村中甲角落。明中叶由感德洪佑章氏一世祖章佛炉始建。1962年侨亲章文双、章秀万捐资修建。宇坐北朝南,土木结构,二进大厝,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楹联:“花苑芬芳硕果累......
溯源章姓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出自姜姓。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分封在今山东半岛一带,建齐国。齐国把王公贵族重新分封,其中的一支被分封于鄣(今山东章丘),成为齐国的附属国之一。春秋时,鄣国被齐国吞并,国人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氏,姓鄣。后又认为国家已不复存在,而去掉国名中的偏旁“邑”成为章姓。这是章姓的主体来源。二是出自任姓。黄帝的后代中有一支以任为姓,任姓的一支后来进一步分衍出章姓。三是由改姓而来。元朝人章卿孙原姓刘,因由章姓人抚养长大,以章为姓。满族、土族中也有一些复姓改姓章。章姓在历史上形成河间、豫章等郡望,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居第118位。入闽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由河南入闽,军队中有队正章鳌、火长章敦复。唐末五代间人章仔钧(872-952年),由河北河间县徙居福建浦城。其妻练夫人爱民如子,于南唐保大三年(945年)以命救城,使建......
不管后世人如何贬低章邯,都无法抹杀章邯在秦国上的功绩,章邯是秦国优秀的子民,也是秦国最忠诚的大臣。在秦国能够带兵打仗的人又很多,能够治理国政的也有很多,却难得有像章邯那样的全才,既能够管理经济,又知晓政治,还能够带兵,这样的人才在秦国,实属秦国的幸运。 章邯,字少荣,出生年月不详,秦末著名将领,上将军。秦始皇时期为王翦的一员将领,秦二世时任少府,是...
科举考试自从隋代建立以来,就一直是进朝为官的重要途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为学子们不懈的动力。清朝的科举制度承袭明代而来,它是士子谋求进身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制度下,一个士子一旦进学为生员,国家就免去他的差役,并且不受刑责。生员经过岁科考试取得廪生的,官府发给粮食。生员进为贡生或中了举人,即可入仕途当官,如果再考中进士,就平步青云了。由于科举有这样优厚的待遇和光明的前途,士子们就纷纷挤到这条道路上来。但士子太多,官职有限,不得不控制中试名额。不要说举人、进士了,就是秀才(即生员)的名额也极有限。以江南无锡、金匮两县的童子试为例,应考者一千几百人,生员名额仅30人。由此可知科考竞争十分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考中功名,考生往往不择手段在考场内外作弊,花样繁多,无奇不有。有的考生事先请人把有关考试的内容,用蝇头小楷写在金箔纸上,每千篇厚不到一寸,藏在笔管中,或放在砚台底部、夹底......
公子章,嬴姓,赵氏,名章,是赵国赵武灵王之子。前半生很幸福,中期很难过和嫉妒,后期则走火入魔,想要夺回权力,最终失败被杀。总之,他的人生是个悲剧,明明没有错,却受到了惩罚。 战国中后期,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变得十分强大,尤其是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以后,赵国的军事实力猛增,成为其他诸侯国忌惮的存在。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赵武灵王不足十五...
家训家规【敦孝行】传曰:孩提知爱孝亲固,人子天性也。然习俗浇漓,每见人家子弟,少时犹孺慕勿竭;及长,乃敬顺不闻。非特如古大贤养志也,绝无。抑知父母生我,劬劳罔极!高堂具庆,子职宜供,虽富贵贫贱不同,要人人皆可随分自尽。凡我子姓,须思孝亲最根本重地,各善体无违,做一个克家肖子。设事,亲一不诚,即凡百皆虚。诗曰: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敬念哉!【笃友恭】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盖手足,皆我亲所自出。爱敬为先,偶焉阅墙,犹当外御其悔。至争财夺产,视若寇仇,刻戾甚矣。孟子谓:义之实,不外从兄。孔子云:所求乎弟事兄,未能。今愿吾之族众须兄兄弟弟,各思自尽其能,如阴庆、李铨辈,推恩广爱,为乡党作一好榜样,庶几其可!【敬师友】盖发明义理,指引涂辙者,师之功也。切壁环磨,忠告善道者,支之力也。语云:莲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不来自黑。故凡读书子择高明瑞方者师之,直谅多闻者友之,则德业进而品诣正矣。然师严宜尊,......
一、枯竹复生是一个被世人所经常引用的成语,而这个典故就出在宋朝的大孝子章王容的身上。据传,章王容事亲尽孝,母亲死后,他日夜追思怀念,其挚情竟然感动了万物,连已经没有生命的枯竹都被感动得复生。而且,他的子孙还相继以经学被朝廷所重用,所以当时的人都说,这是章王容的孝行之报。二、持世救偏明清之际,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批评“以明心见性之空言取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的理学末流,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学术,由此形成了当时的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并没有在社会上激起应有的回响,相反,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以及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取而代之的是乾嘉考据学。章学诚作为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既反对考据学的脱离实际,亦不满宋学的空疏,于是重新提倡经世致用的治学风尚。他说:“所贵君子之学术,为能持世而救偏。”这充分显示出他的卓越之处。章学诚在致钱大昕的书札中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
《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章氏家训》的作者是五代十国之时的章仔钧,世称其为太傅公。故《章氏家训》的的名字实为《太傅仔钧公家训》,为中纪委网站所推荐。全文如下:家传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言,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筋力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解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乞。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而祭吾茔乎,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戒石具左,朝夕诵思,切记切戒。...
江苏江阴章氏支谱十六卷,(清)章仁基等编,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缺两卷)。江苏江阴章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清)章锡彭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江阴章氏支谱五卷,首一卷,(清)章锺颖、章锡彭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浙江富阳长春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湖州荻溪章氏三修家乘十四卷,(清)章文熊等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浙江湖州吴兴荻溪章氏四修家乘十五卷,(民国)章祖佑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八册。现......
座落在安徽绩溪瀛洲村的中央,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原有的章氏宗祠“毁于洪杨之乱,一片荒土,老垂五十余年。”民国四年,由族人逸珊、绍周发起,徽商章毅德慷慨垫资千余金,加之众多赞助,历时四年八个月,终使宗祠得以建成,总计用费16000余银元。...
座落在安徽绩溪湖村西头,距绩溪县城18公里。祠堂中章氏谱牒、祖宗古训、祖宗遗像和牌位等保留完整,代表了徽州宗法制度的基本水准。...
章氏宗祠重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约100余年历史。建筑位于桐庐县江南镇彰坞行政村贤茂自然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43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5平方米。建筑西侧为主出入口,面向乡村水泥道路;东侧为绿地,种植树木;南侧为水泥场地;北侧为乡村土路,邻接周边其他建筑。目前宗祠内部形制完整,现状保存情况良好,仍作为祠堂使用,产权单位是贤茂村村委会。图1.1建筑鸟瞰图图1.2建筑屋面近景建筑为两个天井的单层三间三进四合院,由前厅、正厅、后厅、前天井两侧连廊及后天井两侧厢房组成,面宽14.25米,进深32.41米。建筑结构采用抬梁穿斗式混合木屋架,双坡硬山顶,观音兜封火墙。建筑主入口为前双步间置花格平顶,前大金柱间设通面木排门,金柱配有柱联,金枋处分别挂“章氏宗祠”、“拔贡”、“佳旬正清”牌匾,大门外设抱鼓石,功名杆。建筑一进前厅明间为四柱八檩,次间为五柱八檩,金柱及檐柱均配有柱联,墙上挂宣传展板。一进后......
赤坎章氏始祖乐隠公,由潮州迁移陆丰以后传至三世祖善素公,方举三子,欲考其时稽其地均无足据,大略迁移陆丰之时在明朝成化正统之间,相传原定居霞绕村红埔,后明朝万历辛卯科举人五世祖苍梧公转居赤坎。七世祖凤山公康熙十八年造祠,康熙四十八年祀列祖神主。恩荣匾...
Copyright 2023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